入口充滿豬油和花椒的香味
一瞬間
仿佛回到了某個冬日的早晨
許多學生、家長排隊等候著鍋盔起鍋
色澤金黃,酥香可口
皮紋如菊,皮薄如紙
層層起層層酥
撲鼻而至的是兒時記憶里特殊味道
這鍋盔
已經不僅僅是美味的承載物
而是情懷的寄托
是珍藏在心底多年的美好記憶
“填不滿的打箭爐,背不完的漢源街”,九襄古稱漢源街、漢源場,自古就農商發達,是商阜物質集散中心。這里不僅有悠久的歷史文化,更有豐富的美食文化,傅家老鍋魁就是典型代表,已在九襄老街上傳承了四代。
正在鍋邊忙碌的人叫傅永福,傅家世代以制作面食為生,他家的鍋盔不僅見證了茶馬古道的興衰,也讓背夫茶客的干糧多了一個選擇。
1982年傅永福夫婦在幺爸的帶領下,開始賣酥鍋魁。夫妻二人每天早上5點起床擺攤、和面,做準備工作,每天就做兩三百個鍋盔,賣完就收攤。日復一日不厭其煩,到現在已有四十個年頭了。
“從祖輩開始就做起的行當,傳到手就是謀生的本領,就想踏踏實實地做成‘長生意’?!?/strong>
“我小學的時候每天上學都要在這里買酥鍋魁?!?/strong>
“好吃、但是要早點來買,遲了就買不到了?!?/strong>
“以前九龍橋趕場,擠來走路都要踮腳,就為了給娃娃買個鍋盔?!?/strong>
選用傳統的老面。前一晚選擇適合的水溫發酵面粉、起酥、卷和等。按季節掌握水溫,先和成面塊,放在案頭上邊折邊壓,然后切成兩塊,分別加入酵面和堿水再揉壓,直至面光色潤,酵面均勻時,用溫布蓋嚴盤形。
制作油酥時使用漢源花椒面、鹽、豬油。起酥過程手藝的考究十分特別,選擇上好農家肥豬豬膘,熬制成香氣四溢的豬油,待油溫合適時,放入面粉攪拌,此時最為考究,掌握好火候和攪拌時間,才能制作出有酥又香的油酥。
"三翻六轉"。把面塊分成一塊一塊的面劑,推搟成長形,加入放涼的油酥,包裹好后進行反復卷裹搟制,做成大小一致的圓餅,放入傳統炭火爐上的老鐵鍋定型,定型后,放入空爐邊進行烘烤,烘烤俗稱"三翻六轉",上面的老鐵鍋繼續定型鍋魁,經過反復翻轉,爐里的鍋魁變成金黃的顏色后,就可以拿出放置,剛出爐的鍋魁酥脆焦香,十分誘人!
經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與發展,傅家老鍋魁已經成為九襄老街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。因為堅持,才生情懷;因為情懷,才存長久。
靠傳統工藝謀生,不驕不躁,用心專注,以最質樸的烹飪之手制作簡單卻美味的食物,用流逝的時間打磨著經得起傳頌的口碑,用始終如一的踏實堅守,感動人心,鑄就情懷。
記者:張鴻鑫 穆鈺妙
編輯:黃丹丹
審核:唐 平
漢源縣融媒體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