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晚播出丨最是一抹中國味里的“皇木臘肉”

  • 2023-01-28
  • 來源:漢源縣融媒體中心
  • 編輯:漢源縣融媒體中心
  • 觀看:27861 次
  • 1月26日晚8點53分,央視全新美食紀錄片系列《最是一抹中國味》第一季于CCTV-10科教頻道首播,后續將于央視其他頻道及愛奇藝上線。明晚(1月29日)CCTV10《最是一抹中國味》川渝篇第四集《走南闖北不得虛》將播出皇木臘肉的故事首播:1月29日(大年初八)20:53,重播(次日)06:32、09...

    1月26日晚8點53分,央視全新美食紀錄片系列《最是一抹中國味》第一季于CCTV-10科教頻道首播,后續將于央視其他頻道及愛奇藝上線。

    明晚(1月29日)

    CCTV10

    《最是一抹中國味》川渝篇

    第四集《走南闖北不得虛》

    將播出皇木臘肉的故事

    首播:1月29日(大年初八)20:53,

    重播(次日)06:32、09:17。

    據悉,《最是一抹中國味》自2020年立項,走訪川渝地區2800多個鄉鎮,接觸近6300位調研對象。最終,第一季創新引用四川方言作為分集片名《爬坡坡上坎坎》《等一下莫慌嘛》《有滋有味巴適得板》《走南闖北不得虛》,以地方方言沉浸式帶入觀影,讓全國觀眾深入了解屬于川渝地區獨有的美食文化故事。

   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商品經濟不發達、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我國延續時間長達千年以上。地處相嶺之南,沫水以北的古黎州,四周群山橫亙,交通閉塞,歷史上曾劃入蠻夷之地,因而自然經濟延續時間更長,成分更濃。

    皇木鎮△

    明清戍邊,湖廣填川,已有600余年歷史。幾百年來,四川漢源農家始終恪守“早掃考寶,書豬魚蔬”這傳統的八字耕讀持家家風。其中“豬”就是指農村家家戶戶喂養過年豬。

    謂之“過年豬”,有兩層意思,在冬臘月宰殺,準備過年;春節期間親友相聚可大碗喝酒,大塊吃肉。當然并非殺了年豬,春節幾天就要把它“消滅”,那可要管上整整一年,直到來年又殺過年豬。這不,農忙請人,要吃肉;親友來訪要吃肉;全家一年到頭油葷補充更離不開它。

    這幾百斤大肥豬怎么儲存、保鮮呢?百年前,農民還用不起冰箱、冰柜,聰明的農民探索出了兩種儲存豬肉的方法:大渡河、流沙河谷地帶,低海拔,氣溫高,保鮮難,人們采用“壇壇肉”;在四周山野,海拔高,氣候嚴寒,人們采取“腌漬臘肉”,縣內萬里、馬烈、后域、三交也制作臘肉,但是名氣最大,吃味最好的就數皇木臘肉了。

    皇木臘肉制作有六個關鍵環節。

    一是選擇豬種,大多選擇本地繁育的良種豬,其特性是長得快,抗病力強,瘦肉率高;

    二是生活環境好,山區農家喂養,大多要“敞放”,就是放到野外,田邊地角,任隨豬兒東拱西嗅,啃野草、從泥土里攝取豬體需要的各種礦物質,喝山泉水;

    三是飼料,青飼料以鮮洋芋葉、紅苕藤、蓮花白為主,精飼料以洋芋、蘿卜、玉米面為主,現在市場上所售豬肉大多是配合飼料喂養,怪不得人們說這種肉水分大,炒出來聞不到香味;

    四是宰殺,肥豬殺死后,要灌氣,鮮開水燙,再刮毛,皇木人殺豬不灌氣,稱“軟燙”,他們認為,灌了空氣,豬肉里有氣泡,會細菌污染,既不保鮮,作料入味也難,臘肉吃味就差;

    五是腌制,“豬下水”(指豬內臟)是不能腌制臘肉的,那些墩子、五花、腿子肉被刀兒匠割成8至10多斤大小,去毛,洗凈,趁熱腌上作料,作料主要成分是炒熱的食鹽,再加些花椒、大香等。農家在殺豬前幾天,早已準備好拴肉的工具,呼作“挽子”,棕樹葉擰成,一塊塊腌肉被“挽子”拴著,錯落有致懸吊在灶房的橫梁上?;誓镜貐^是漢源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,加之海拔高,濕度大,臘肉內水分揮發慢,不易風干,作料更能充分入味;

    六是熏制,這是制作皇木臘肉的關鍵的環節,以前沒有電飯煲、電磁爐,農家做飯、喂豬都要燒柴火。進入冬秋,山上林中柴草豐盛,尤其是那種叫“香葉樹”“柏梓”的灌木,枝繁葉茂,大老遠就能聞到一股香味,這是一種熏制臘肉的尤物,砍回來,晾干,燒灶,一天、兩天,幾個月后,有名的皇木臘肉就可食用了。

    食用時,隨意割下一段,溫水洗凈,再用刀刮凈皮上厚厚的煙膩,入鍋燉熟,切片盛盤,即可上桌。正宗的皇木臘肉膠質狀的肉皮幾近透亮,嫩鮮鮮的肥肉呈乳白色,閃著油光,猩紅色的瘦肉透著一種鮮亮,香氣撲鼻,引人垂涎,食之肥而不膩,香美可口。

    臘肉是一種情懷,

    更是一種家鄉的味道,

    它的味道里藏了歲月的流淌,

    藏了老百姓最真摯的鄉愁和思念。

    粗茶淡飯,人間煙火,平淡而幸福。

    明晚20:53,一起鎖定CCTV10

    感受央視鏡頭里那份獨屬于漢源人的鄉愁

    部分信息:網絡

    編輯:李   杰

    審核:唐   平


    漢源縣融媒體中心




    了解更多漢源資訊

    掃碼關注漢源唯一官方媒體



    微信號“椒妹”

    微信號“椒陽”

    漢源縣融媒體中心微信公眾號

    大美漢源微信公眾號

    大美漢源APP

    抖音號


    推薦信息
    熱點信息